由學務處校友暨就業輔導組主辦、中山醫大校友總會與傑出校友當選人聯誼會協辦的「精鷹講堂」,自111年3月30日首度開講以來,已圓滿完成八場精鷹講堂,並廣受參與者佳評。應眾多校友與同學的熱烈回應,第九場精鷹講堂於113年11月6日再度在本校誠愛樓第一演講廳隆重舉行。本次邀請到林俊哲副校長、徐慶琳學務長及校友總會吳定中理事長出席並支持活動,並由傑出校友當選人聯誼會林佳憓執行長擔任主持人。活動由林俊哲副校長開場致辭,林副校長感性地分享,每次受邀擔任講堂開場嘉賓,他都感到無比榮幸與感動。林副校長指出,創校至今64年,中山醫大始終以校友的成就、在校生的努力及未來發展緊密連結在一起,形成了高度回饋性的良性循環。畢業校友為在校同學樹立榜樣,而在校同學在師長及學長姐的協助下,不斷自我成長,並將未來的成就回饋母校。
中山醫大秉持「誠愛精勤」的校訓,致力培育醫療產業菁英,自創校64年以來,已有超過五萬名校友活躍於各專業領域,為社會做出卓越貢獻。學校已連續27年進行傑出校友遴選,目前推選出200餘位優秀校友,成為學弟妹的學習典範。「精鷹講堂」正是基於傳承與啟發的理念,邀請歷屆獲獎的傑出校友回到母校,分享他們求學與職場的親身經歷。藉由交流互動,精鷹講堂為在校學生帶來關於職涯的深刻啟示,從校友們的分享中深入了解生涯規劃,並思考如何訂定強化個人實力的具體策略。校友們帶領學生探討職涯發展的關鍵,強調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價值,協助學生在學習階段與未來職涯中發揮更大的潛力。
本次第017講邀請中山牙醫第八屆傑出校友、第五十五級的盧貞祥院長,演講主題為「五十年牙醫生涯、社會生活感慨之報告」的分享。盧院長於植牙領域累積超過四十年的資深經驗,堪稱醫界翹楚。在這場演講中,盧院長分享他豐富的職涯經歷與人生感悟,期盼同學們以輕鬆開放的心態參與,並從其寶貴經驗中汲取啟發。
第018講邀請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的王鐘賢特聘教授,演講主題為「數位健康運動智能系統:跨域整合全人健康之建構」。王教授將從醫學、工程與管理的跨領域視角,探討如何面對現今數位健康領域的挑戰,並探究大健康產業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應用,展示從基礎科學延伸至工程及管理的整合發展。
◆第017講:五十年牙醫生涯、社會生活感慨之報告—盧貞祥院長
任職於盧牙醫診所的盧貞祥院長為中山牙醫第八屆畢業的校友。盧院長目前在YouTube 平台上開設的「盧牙醫植牙阿伯說故事」頻道已擁有154萬的點閱。
盧院長擔任台北巿牙科植體學會第1屆理事長,擁有超過四十年植牙經驗的他,曾於民國77年出任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他回憶起初加入公會時,理監事成員中已有高齡90歲者,仍堅持參與每次會議,這份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盧院長深感敬佩,並激勵他積極投入公共服務。盧院長於民國60年畢業後,即面對牙醫職缺稀少的挑戰,因而在畢業三年後自立開業,並同步進修。約十年後,他協助創立台北縣牙醫師校友會,致力於促進校友間的聯誼與專業交流,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就讀研究所期間,也成為扶輪社成員,投入服務超過四十年。盧院長笑稱當時的生活忙碌如「超人」,然而與同業密切互動讓他收穫了寶貴的成長契機。隨後,他在董事長的支持下,協助成立中山校友總會,集合醫學各科校友以促進學術及專業連結,並於校友總會中服務長達七年。近年來,盧院長更透過YouTube頻道以哲學視角推廣植牙。他強調,技術雖重要,但從哲學層面來思考健康與生活,對病人而言更具意義。他相信,植牙不僅是醫療技術的展現,亦是人生智慧的延伸,這種觀點深受病患與同儕的認同。
在求學期間,盧院長曾受教於一位技術精湛且熱心指導的教授。教授在課堂上教授如何處理下巴脫臼的方法,這項知識讓盧院長在臨床上得以助人。當他遇到一位手術插管中下巴脫臼的患者,並面臨外科與牙科的診療責任推託時,盧院長即運用教授所授的技術,為患者解決問題。盧院長曾在扶輪社中遇過一個來自東京醫大博士的牙醫師,而到對方的診所學習,從牙醫師以外的角度去觀察如何與病人談話、說服病人接受醫療服務,這些都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在國外學習到的收穫對於盧院長來說是很寶貴的經歷,因此,盧院長也鼓勵大家要好好把握學習的機會。
◆第018講:數位健康運動智能系統:跨域整合全人健康之建構—王鐘賢特聘教授
現任於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的王鐘賢特聘教授為本校醫學科技學院物理治療學系第76級校友。具有豐富經歷的王教授發表的國際性學術論文累計到2024年總共有160篇SCI。
在演講中,王鐘賢教授點出當前社會面臨的兩大挑戰:一是難以預測何時發生卻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事件;二是明知將至卻難以有效阻止的趨勢。他舉例說,前者如來自猩猩的跨物種傳染病,這類疾病對人類免疫系統帶來重創,也限制了物理治療在接觸性診療上的進行,對整個行業造成深遠影響。後者則指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隨著65歲以上人口比例於明年突破總人口的20%,這一趨勢將深刻影響健康照護的需求及物理治療的服務範疇。健康產業的焦點已無法僅限於傳統醫療,需轉向更廣泛的大健康產業,考量如何在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情況下,保障接觸性服務的安全與穩定。
王教授提到,我們可以透過科技手段精確控制運動的時間、方式和強度,進而達到增強免疫細胞的目的。運動訓練不僅能促使免疫細胞的更新,還能增強其戰鬥力和識別能力,提升免疫系統對抗外來威脅的效果。全球老化問題如何透過物理治療來應對?其實,問題不僅在於老年人口的比例超過20%,而是當前社會的年齡中位數已經達到45歲,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人口都已經超過了45歲。這樣的年齡結構造成了勞動力的萎縮,尤其是少子化加劇了人口老化的問題,進而影響社會整體的工作力。然而,真正的挑戰並不在於單純地延長壽命,而是在於縮短不健康的年齡。正確的運動計劃能有效增強肌肉量,並帶來長期效果。物理治療通過精準運動計劃來解決這些問題,利用科技設計運動方案,能更有效達成治療目標並轉化為經濟效益。
王教授從物理治療的角度,探討如何在未發生的巨大效應和可預測風險中,利用專業知識和基礎醫學研究,為人們提供新的精準健康處方。他還討論了這一領域的商業模式,這不僅是一次學術性的演講,更是對未來健康管理的深刻洞察。
第17講心得
盧院長一生中參與過各大學會及扶輪社,在其中成為推動牙醫師彼此連結的一部分,這一路上雖然工作繁忙,過著像超人一般的生活,但盧院長似乎樂此不疲,帶著愉悅的語氣表示碰到過的困難與考驗都能成為成長路上的良好回饋,他相信,所學的知識終將在未來某個時刻發揮作用。我很敬佩這樣的精神,也認為自己應該向盧院長多學習,人生中寶貴的經驗都是一步一腳印累積而來,或許在自己腳踏實地真正走過一趟之後,才能夠體會到曾經的努力與付出終將得到回報。
第18講心得
在物理治療方面經歷豐富的王教授,在面對黑天鵝與灰犀牛的問題時,主張以運動作為處方來當作治療疾病受到時間、空間限制的方法。從精準的運動菜單中患者可有效的增強免疫細胞能力以及強化肌肉量以提高人民的健康度,而將此理念結合科技將效益發揮到最大化,王教授從預防醫學的角度,持續在物理治療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成功提出跨域整合的全人健康數位智能系統。這樣一個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價值的創新治療方法,無疑需要極為深厚的學識和能力才能實現。王教授也呼籲學生們要通過多閱讀、深入研究來提升自己的學識涵養,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中,為未來的健康管理做出貢獻。我非常認同王教授的觀點,當知識達到一定深度後,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不僅能夠提升自我,也能將所學回饋給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