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鷹講堂第021、022講活動紀實
中山醫學大學自創校以來,秉持「誠愛精勤」的校訓,致力於培育具備專業素養與社會關懷的醫療人才,至今已培育超過四萬名校友活躍於醫界、學界與社會各領域。歷年來共推選出200餘位傑出校友,成為學弟妹的楷模與學習標竿。「精鷹講堂」正是以這份傳承與啟發為使命,邀請歷屆傑出校友回母校分享人生歷程與寶貴經驗,期盼透過世代對話,啟發在校學生審視當下、描繪未來,持續提升自身的關鍵競爭力,並體認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由學務處校友暨就業輔導組主辦、中山醫學大學校友總會與傑出校友當選人聯誼會協辦的「精鷹講堂」於114年5月28日舉辦第021與022講,本次活動邀請到徐慶琳學務長、校友總會吳定中理事長與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校友會牛方澤理事長出席支持活動,並由傑出校友當選人聯誼會林佳憓執行長擔任主持人。
活動由本校校友總會吳定中理事長開場致詞,他特別讚揚王俊凱院長多年來深耕到宅醫療的奉獻精神,親自背負20至30公斤的醫療設備深入社區,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專業且溫暖的照護服務。吳理事長感性地表示:「這是許多人不願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但王院長卻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只為了不讓弱勢族群被醫療體系遺忘。這樣的行動力與初心,正是我們所有中山醫大人值得效法的典範。」同時也勉勵學生,面對人生的逆境應該像葉耀宗教授一樣,不依賴他人的肩膀,而是選擇鍛鍊自己,將困境當作磨練意志的砥礪石。
本場講堂邀請王俊凱院長以及葉耀宗教授兩位傑出校友擔任講者,透過生命故事與專業經歷的分享,引導與會師生一同思考醫療人的社會責任與人生目標,激發對未來的想像與規劃。
🔹第021講|王俊凱院長:「南牙宅男的幸福人生」
本校牙醫學系傑出校友──王俊凱院長,為特殊獎類別首位受邀講座者,曾獲頒109年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及110年台灣義行獎。現為泓翔牙醫診所院長的他,投身到宅牙醫服務,深入社區與偏鄉,照顧行動不便的患者。他在講座中分享多年來與弱勢族群同行的歷程,道出這份工作的艱難與感動,也重新喚回自己從醫的初衷。他強調:「真正的醫療,不只是治療,更是陪伴與承擔。」也讓大家認識到目前社會中,身障者在牙科醫療方面所面臨的資源不足與急迫需求。
🔹第022講|葉耀宗教授:「當自己的靠山」
醫技系畢業、108年度學術類傑出校友葉耀宗教授,現任教於輔英科技大學,擁有豐富的教學與研究經驗。他以溫暖且具啟發性的語調,娓娓道來自己從成長到求學、從選擇科系到投入職涯的心路歷程。面對逆境與挑戰,他選擇不依賴他人,而是不斷鍛鍊自己成為最堅實的後盾。他鼓勵學子:「成功從來不是他人施予的禮物,而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道路。」
◆第021講:南牙宅男的幸福人生—王俊凱院長
王俊凱院長,現任泓翔牙醫診所負責人,是本校第83級牙醫系校友,亦曾擔任第四屆台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他因投入「到宅牙醫」服務,獲頒台灣義行獎,並曾接受多家媒體報導。最初他對身障牙醫領域抱持排斥,但在學長引導與實際參與後,逐漸理解並投身於此。他笑稱自己是「南牙宅男」,意指默默耕耘、低調行善。
早年制度對到宅牙醫要求嚴格,且報酬微薄,在許多人的冷眼與不理解下,他持續服務無法自行就診的患者,包括中風、漸凍人、腦麻、失智症等各類個案。從市區到偏鄉,從樓梯到病床,他親力親為,只為患者的一口健康好牙。有些家庭無力照顧、多重障礙者居多、部分家屬甚至不願承認病情。他在服務過程中,見證人間苦難,體會「莫忘世上苦人多」的真義。
個案中,有因過勞中風的司機、被老鼠咬傷的失智長者、缺氧險些喪命的青年、車禍腦傷的年輕女性、患有肌肉萎縮與腦麻的小孩,以及被家屬拒絕救治的孩子。他也參與創世、伊甸、慈濟、啟智學校與各地義診,甚至在牙科巡迴車與山區服務弱勢群體。
王院長坦言,這項工作無法用金錢衡量,十多年來薪資幾無調整,但他從患者的回饋與家屬的感激中,找回初心。他表示,雖然無法改變每個病人的命運,卻能在關鍵時刻,帶來一點點希望。他也鼓勵年輕人追夢,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而不是只看重錢途。他認為,真正的價值在於心中的踏實與滿足,並感謝家人一路支持。
◆第022講:當自己的靠山—葉耀宗教授
葉耀宗教授是中山醫學大學醫技系第80級畢業生,之後取得成功大學碩士與高雄醫學大學博士學位。然而,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童年時期的生活極為艱辛,兩歲喪父,家境困頓,家人曾居住在寺廟、廚房隔間,甚至因經濟困難而不得不把妹妹被送至美國領養。他從小獨立堅強,不喜歡被欺負,也不欺負人,從小學跆拳道、打架、叛逆,但他始終明白唯有透過讀書才能翻轉命運。
求學路上,他未曾補習,靠自學與敏銳的觀察能力維持好成績,最終進入成大攻讀碩士。求學期間,他雖遭遇不公與打壓,論文主題被迫更換,但他仍堅持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他曾經歷多段人生探索,從事醫檢師、補教工作、甚至自行創業,但內心始終未放棄對學術的熱情,最終選擇回到學術領域,並在三年內完成博士學位。
教授表示,人生無常,只能掌握今天。他自立自強,不靠背景、不靠人脈,堅信「自己才是真正的靠山」。他也以研究為志業,專注於腸道菌群與疾病的預測與干預,並首創國內以定序技術報告化的系統。儘管歷經火災與研究中斷,仍毅然重起爐灶,持續投入產業應用。
他坦言,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教師,亦曾婉拒被延攬的機會,堅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如今,他以「做自己」為原則,投入資源培養學生,並鼓勵大家保持好奇、多嘗試。他認為,成功由自己定義,只要不傷害他人,過得快樂就足夠。
葉教授最重要的核心信念是:「以終為始」,從目標反推行動。他相信人生的成就並非來自偶然的機會,而是靠持續行動與堅持的累積。即使在沒有家庭支撐的情況之下,他依然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他也期盼用自身經歷,為更多身處弱勢孩子帶來希望,讓他們相信:只要不放棄,每一份努力都可以創造不同的未來。
第21講心得
在擔任到宅牙醫服務期間,王院長有機會深入接觸許多身心障礙者與弱勢族群。每一個案例對他而言,都是一段深刻的人生經歷與醫療反思。他在分享這些故事時提到,這些看似罕見的情況,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背後還有更多未被看見的需求等待被聽見與理解。
太多家庭因為資訊落差,錯失了及早接受治療與保健的時機。這些真實案例讓王院長重新思考牙醫這份職業的意義,也讓他找回當初選擇走上醫療之路的初衷——甘願成為特殊需求者的依靠,努力守護那些最容易被忽略、卻最需要幫助的人。
第22講心得
葉教授的演講語調親切、風格自然,彷彿在與聽眾輕鬆對話,卻總能悄悄牽引大家的注意力,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他分享自身的成長經歷、求學歷程,以及職涯選擇的點滴,每一段過程都充滿力量。
讓我深受感動的是,葉教授那份堅持向上、不懈努力的精神。正因為經歷過艱難的日子,他更清楚自己該如何改變現狀,主動為未來尋找出口。他的故事提醒我們——成功從來不是依靠別人的幫助,而是源自內在的成長與堅韌。唯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穩固,才能成為最可靠的依靠。
也許理想中的成功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腳踏實地地前進,帶著清晰的目標與不畏失敗的勇氣,我們終將抵達那個更高、更遠的地方。